
在2025年《联合国世界水发展报告》发布的一份重要警告中,气候变化、生态系统丧失以及不可持续活动正在迅速改变“天然水塔”——山区的环境,严重威胁到人类和其他生物所需的水资源。这份报告指出,全球约60%的淡水流量来自山区香港股票可以杠杆,而20多亿人的生活、饮用水、卫生和生计都依赖于这些山区水源。同时,山区对畜牧业、林业、旅游业和能源生产等产业至关重要。例如,在安第斯山区,85%的水力发电来自于山区。
这一警告再度提醒我们,气候变化对水资源的影响正在加剧,冰川融化引发的连锁效应也在日益显现,尤其在我国境内的“亚洲水塔”问题上,更加凸显出其严重性。青藏高原及其周边地区的变化,正以令人担忧的速度影响着这些地区的水资源供应。
**全球变暖的加剧:冰川消融的恶果**
展开剩余76%全球变暖并非一朝一夕的问题。2024年,全球气温创下历史新高,再度打破纪录,进一步加速了冰川和海冰的融化,以及海平面上升。这不仅加剧了全球气候变化的趋势,更使得气温升幅逐渐接近2摄氏度这一关键“门槛”。数据显示,2024年全球平均气温比工业化前的1850至1900年间高出1.55摄氏度,打破了2023年创下的最高纪录。
这一极端气候的现象令人恐慌,因为全球变暖不仅带来了气温的不断升高,也使极端天气事件变得更加常见。全球范围内的极端高温、干旱和暴雨,已经从偶发事件转变为常态,造成了广泛的影响。尤其是冰川的加速消融,已经成为全球变暖带来的显著后果之一。数据显示,东非地区的冰川已经消失了80%,而安第斯山脉的冰川自1998年以来融化了约三分之一至一半,阿尔卑斯山和比利牛斯山的冰川面积缩小了约40%。
更为严重的是,全球大约2/3的灌溉农业区受到冰川消融及山区降水减少的影响。全球有超过10亿人生活在依赖冰川的山区,在气候变化的压力下,这些地区的水资源供给正面临极大挑战。冰川消融不仅威胁到人类的生存条件,也给农业、生态系统带来了深远的影响。
**“亚洲水塔”面临严峻考验**
青藏高原,作为被誉为“亚洲水塔”的区域,也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变化。这个区域内的冰川总数达到109,921条,其中中国境内拥有56,320条,总面积约4.7万平方千米,冰川储水量约为4,200立方千米。然而,随着全球变暖的加剧,青藏高原的冰川正在迅速融化,导致湖泊效应愈加明显。
根据《自然·地球与环境评论》的研究,自1995年以来,青藏高原的湖泊面积和体积持续增加,尤其是北部地区的湖泊扩张速度最快。中国科学院的研究表明,从1986年到2022年,青藏高原湖泊面积从37,109平方千米增加到46,980平方千米,蓄水量增加了约170亿吨。与此同时,湖水的温度也在逐年上升,尤其是高原南部的湖泊升温速度更是北部的两倍。
然而,湖泊的扩张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水量问题。随着湖泊的不断增大,冰川湖溃决的风险也在不断增加。2023年,在印度东北部的锡金邦,受暴雨影响,冰川湖洛纳克湖发生了溃决,带来大规模的山洪灾害,造成了数十人死亡,上百人失踪。这一事件正是冰川消融带来的连锁效应的一个典型例子。对于依赖这些水源的国家和地区而言,无论是人类的生命安全,还是生态环境的可持续性,都面临着巨大的风险。
**全球变暖:无可回避的现实**
全球变暖的加剧,不仅仅是一个环境问题,它已经成为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巨大挑战。随着温室气体排放的持续增加,全球变暖的发展势头越来越强。根据《巴黎协议》的目标,全球升温应控制在1.5摄氏度以内,但现实情况却是,2024年已经突破了这一临界点。
这一趋势表明,人类对地球气候的保护和修复仍然面临巨大的困难。在冰川的消融、极端气候事件的频发以及生态系统的崩溃面前,全球变暖的后果愈加严峻。要想真正实现气候的可持续发展,必须采取更加有效的减排措施,遏制温室气体的排放。
总而言之,气候变化与冰川消融是当前亟待解决的全球性问题。作为依赖“亚洲水塔”的区域,青藏高原的变化对周边国家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。我们必须正视这一问题,采取紧急措施应对气候变化的严峻形势,以保障未来世代的水资源安全和生态平衡。
发布于:山东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