端午活动在江南新区四区广场热烈展开,该行工作人员与客户们共同沉浸在端午节的浓厚氛围中。活动现场,糯米、粽叶、红枣、豆沙等材料一应俱全,大家围坐在一起,一边包粽子,体验传统手艺的乐趣,一边分享端午故事,感受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。此外,制作香囊的环节也让参与者体验到了端午节的另一项传统习俗,大家在香气四溢中传递着对彼此的美好祝愿。同时,该行邀请客户前往端午龙舟比赛基地观赛,在节日的浓浓氛围中感受欢乐。同时,兴业银行泸州分行巧妙地融入了金融知识的学习环节,精心策划金融知识抢答活动,不仅增加了活动的趣味性,也使得客户们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到了实用的金融知识。这些知识涵盖了风险管理、理财规划、反诈骗等多个方面,旨在帮助公众提高金融风险防范意识,保护自身财产安全。
“水生白,墨生黑”,东方的审美中黑与白包罗世上一切色相。水墨画是我国传统艺术中极具代表性的艺术样式,通过水与墨的完美融合,根据不同比例的调配,呈现出浓、淡、干、湿、焦的氤氲效果。
水墨画是中国传统艺术中极具代表性的艺术样式,通过水与墨的完美融合,根据不同比例的调配,呈现出浓、淡、干、湿、焦的氤氲效果。水墨之浓淡决定了画面的层次,虽无多种颜色,亦呈现出多样的色阶变化。浓墨使山体浑厚苍劲,淡墨令水面澄澈透明,艺通大道,变化万千。水墨画通过化繁为简,以有限的笔墨,阐释出中国美学无穷的意境空间。
一团水墨在白纸上氤氲散开,笔锋落下处,看不到任何笔画的走势,仿佛没有筋骨,没有重痕,成云,成烟⋯.简简单单的, 便构建了一个广阔的世界。当目光触及那一幅幅或淡雅或浓墨重彩的水墨画卷时,仿佛触动到观者内心最深处的情感和共鸣。
彭薇
作为中国当代艺术中以水墨为材质进行创作的代表,彭薇凭借扎实的传统功底、中国水墨的表现手段和独特的私人目光,将古代艺术资源与当下连接,与世界文明遗产对话,寻求过去与现在间的平衡。她的笔触,东西兼顾,风格鲜明,在她的画中,常常以古代女子的形象,表现出当代女性的困境与遭遇,从最深处透着一股反叛和桀骜。
近日,彭薇在耿画廊举办了个展「记忆的宫殿」,展览中作品囊括绘画「故事系列」、「窥系列」、「雅謌系列」、「冠系列」和动画录像「我们都需要故事」等,以近五十件绘画和九部动画录像交互叙述,构筑了一处以女性为主体的“宫殿”。在其中, 经由艺术家轻笔纪录,以女性视点,绵密编织的记忆碎片的叠加, 观者随着彭薇的视线或作停留,或从中带走些什么。
耿画廊个展《记忆的宫殿》展场图
谈及此次的展览构架,彭薇分享说,“展览借十六世纪末耶稣会教士利玛窦“记忆的宫殿”为策展概念。在他来到中国传授的技艺中,有一项是建造所谓「记忆的宫殿」。他提出三种在脑海中建造宫殿帮助记忆的方式,一是基于现实世界的真实空间,二是完全凭空想象的虚构居所,三是揉合真实与想象,打造半虚半实的记忆之殿。这样的训练,藉由将事物形象的赋予, 并将其指定、安置于一特定位置,藉由规则或联想,恰当地提取正确的知识和记忆。”
然而,「记忆的宫殿」并非利玛窦所创,更可追溯到古希腊时代诗人Simonides 对于记忆训练的倡导和应用;而「记忆的宫殿」也非单纯理性的方法理论,它更牵涉到人类感性上对于过往记忆、情绪、混杂真实世界的共感经验,或是面对那无数细碎的过往记忆时,我们如何与之共处,进而选择、诠释、对话、分享。
过去与现在的对话,一直贯穿着彭薇创作的主线。展览涵盖了彭薇自2020年至今的创作作品,“这四年我们都经历了许多, 我把生活经验和对过去与未来的想象融入创作,以至于它们越来越庞杂。创作是我用来记忆的方式,展览也是另一种记忆的方式,展览像在拼合记忆的碎片,重塑关于记忆的记忆。”
有故事的房间20,20x70cm,2021
在展出的作品中,「故事系列」始于2020 年疫情,基于艺术家自身复杂的现实处境,将远古神话、节庆传说、友人的缱绻絮语和散落生命中的片段,借用敦煌壁画中的建筑:窗棂、房间、回廊、高塔等,以绘画和动画影像交互叙述的方式,构筑魔幻且现实的女性空间,进行性别、历史文化归属等问题的探讨。「再一次」系列来自艺术家工作室废纸,过去的无用之物, 由于艺术家的再次涂抹,掩盖旧的印记,绘制新的故事,而重获意义与双重的记忆。「冠系列」则可以是此次展览「记忆的宫殿」的终点,也可以是起点。彩墨描绘的皇冠,成为浓缩记忆的象徵物,同时暗示我们在搜寻记忆的权重。
雅謌39 - 六月,27x70cm,2023
「雅謌」系列从2016 年绵延至今。基于古代绘画中象征意味的形象,将他们从过去剥离,注入当下的凝视。在透明画纸上, 以旷直、天真的笔法重塑,纸面的留白,人物行立坐卧,顾盼言语之势,颇堪玩味。
雅謌25 - 棋会,79x34cmx3,2023
“「雅謌」一词来自圣经旧约智慧书的第五章「雅謌」,即所罗门之歌,也是智慧之歌。”彭薇解释说,“这些作品灵感来源是古代经典,包括中国或西亚的,我从中选取某个吸引我的面孔或局部,它们像我对过去经典的碎片化印象。这些过去的形象在我眼里是轻盈而有趣的,富有深意的同时,又有意象上的暗通之处。因此这个系列画在透明的薄页麻纸上,可双面观看, 当一幅幅矗立在新的现代空间中,像许多小小的纪念碑,层层叠叠,又有重构过去之感。”
对于“叙事”这件事,彭薇几乎到了痴迷的状态,尤其是近十年,她对“叙事”产生了不同的想法,在创作中愈发感受到“叙事”的重要性。故事系列作品的真正意图,在于呈现同一屋檐下,不同空间、不同人物,各自各的心事。作为记忆主体的女性, 我们也许更感性,体验的维度与方式更多变。“无论「有故事的房间」、「塔」,还是动画「我们都需要故事」想用影像和绘画这两类作品是交互叙述讲述,呈现女性面临的复杂处境。我想这些故事或某一刻的感受难以用语言讲清楚的,正因为讲不清楚才值得用艺术的方式去呈现。它们也是开放,我期待观众进入这些故事,成为讲述者”她分享道。
同期,武汉美术馆以《溪山清远的当代逻辑》为主题,举办了水墨文章(第八回)当代水墨研究系列展,彭薇将《七个夜晚》系列中的作品带到此次群展。2017 年,彭薇创作了《七个夜晚》, 讲述了散落在七个不同的院落在一个夜晚同时发生的不同故事, 它来源于彭薇和友人们细碎的梦,处处都是悬疑,埋于细节之处的巧妙构思耐人寻味。《七个夜晚》里的院落都是错落的私密空间,彭薇用精细的线描、白描,勾画出檐柱重重的古代建筑, 建筑中的人物、故事,点景、配饰⋯.观者亦如她,俯瞰院落。
民生美术馆展场图
彭薇曾说:“我总想在传统与当下寻求平衡。”在她所创作的不同系列作品中,我们看到了水墨创作的多种可能性。十多年来,她坚持以水墨这一传统媒介作为创作语言,从平面绘画到绘画装置,对于艺术形式和笔墨技法不断地探索和思考。
那么,在她眼中,中国水墨所坚守传统是什么呢?对此, 彭薇对清明时代著名画家石涛“笔墨当随时代变”的观点颇为赞同,他结合自己的绘画实践,用自己的视角对中国画理论进行了全新的阐释。“古人并非保守,就如石涛、八大山人和董其昌等,他们在那个年代非常前卫,是绘画实践的探索者、革新者, 又是艺术理论家。‘传统’不是僵硬的,真正能成为经典的传统, 或传奇人物,每个人非常独特,也正因为这份‘独特’,在当时看来或许格格不入,但也因此让它们留下来,被现代人看到。” 在她眼中,中国水墨并非千篇一律,即使是笔墨,它强调的也是艺术家本身的天性。
雅謌35 - 鹿2,64x33cm,2023
一直以来,彭薇接纳新的技术和变化,在她看来,新技术并非传统艺术的对立面,而是助力艺术发展的新动力。她探索数字化工具,让传统水墨在屏幕的世界里获得了新生。“我尝试做动画的初衷,是希望能够在屏幕里呈现原作的质地,原作在虚拟空间中的物质感。当一切变成光滑的屏幕,我却还是惦记着粗燥纸面。也许我在做一件荒唐的无用的事情,但是,正因为屏幕和数字化,让我看到了绝大多数古人看不到精妙绝伦的作品。试想,在古代,真正能看到原作的人有多少呢?真正能把原作翻来覆去细细品味的人有几个呢?”
做创作时,彭薇常会根据自己想法而选择不同的合适的媒介,比如动画。在她看来,能呈现绘画构思的过程,也像是绘画完成后想象延伸,从空间的作品到时间的作品的转化,于她而言“动画既好玩又很难”,但由于单纯的平面绘画不足以完整地呈现出她内心的想法,所以她需要通过一种动态的形式来表达构想中复杂的叙事逻辑。无论是绘画、动画还是装置等形式, 都是她用来呈现自己头脑中复杂叙事的一种方式。
彭薇所追求的艺术,是不受外在的社会现实的制约而获得独立性的想象,创作的脉络都是从中国传统文人画和艺术本身的语言、形式中思考而来的。上下五千年的中国文化,成为她最天然的养分池。正如她所言,“我们的传统总有挖掘不断的资源股票配股怎么配,过去不断不断地让我吃惊。”
发布于:上海市